珠海市成為內地唯一
與港澳同時陸路相連的都市
成長為廣東省又一重要引擎
歷史性實現本科院校、高職院校
技師學院、高水准醫院
21個地級以上市全覆蓋
全國第一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
邁入1萬公里的省份
……
廣東在構建“一核一帶一區”區域發展格局中
交了一份亮眼的“成績單”
圖片
6月13日,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新聞發佈會——構建“一核一帶一區”區域發展格局專場舉行。 圖源|廣東新聞聯播
“一核一帶一區”建設亮點:
珠三角覈心區發展能級不斷提升
高品質發展動力源不斷增強
會上,廣東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、副主任,廣東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介紹,珠三角覈心區發展能級不斷提升,高品質發展動力源不斷增強。
“雙區”“兩個合作區”建設向縱深推進,利好疊加、釋放“乘數效應”;
廣州、深圳覈心引擎功能更加強勁,佛山、東莞兩個都市以萬億級的體量邁入新發展階段;
珠海市一躍成為內地唯一與港澳同時陸路相連的都市,該市正在成長為廣東省又一重要引擎;
珠三角各市依託廣深港、廣珠澳兩個廊道的傳導效應,彙聚起强大的發展勢能、改革動能。
圖片
珠海橫琴口岸。 圖源|廣東發佈
“一核一帶一區”建設
對全省區域協調發展帶來新變化
廣東區域發展差距有效縮小。
“十三五”以來,沿海經濟帶東翼(汕頭、汕尾、潮州、揭陽4市)、沿海經濟帶西翼(陽江、湛江、茂名3市)、北部生態發展區5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分別高於珠三角2.1個、1.2個和1.5個百分點。 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和北部生態發展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6844元新增到27191元,增長了61%,逐步拉近了與珠三角覈心區的差距。
此外,廣東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准大幅提升。 廣東加快補齊粵東西北部分地區高等教育、高水准醫院等方面的突出短板,歷史性地實現本科院校、高職院校、技師學院、高水准醫院21個地級以上市全覆蓋。 做到應保盡保、應養盡養、應救盡救、應兜盡兜,國家要求的“三保”保障高於全國平均水準。
廣東突出兜底線
持續優化區域財力分佈格局
廣東省財政廳黨組成員、副廳長陳國煌提到,據統計,2016-2021年,“一帶一區”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6789元提高到9044元,年均增長5.9%,縮小了與珠三角覈心區的差距。
為推動構建“一核一帶一區”區域發展格局,廣東突出兜底線,持續優化區域財力分佈格局。 堅持省級財力下沉,2016-2021年,廣東省財政對市縣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年均增長8.5%,去年達到4827億元,占省級支出的比重約70%。
廣東2021年實現規上工業產值超6萬億元
約占全省的四成
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、副廳長吳紅在發佈會上表示,工業園區是廣東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載體。 現時,全省以發展工業為主的高新區、經開區、省產業園、綜合保稅區等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共161個,2021年實現規上工業產值超6萬億元,約占全省的四成; 其中“一核”園區71個、“一帶”東西兩翼園區50個,“一區”園區40個。
廣東是全國第一個邁入1萬公里的省份
會上,廣東省交通運輸廳二級巡視員黃淩表示,2015年廣東實現“縣縣通高速”; 2017年粵東、粵西、粵北地區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第一次超過珠三角; 2020年廣東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1萬公里,這也是全國第一個邁入1萬公里的省份。
圖片
廣佛高速。 圖源|廣東發佈
截至2021年底,廣東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經突破1.1萬公里,已經連續八年位居全國第一。